(频道)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举行全院教职工学习活动
发布时间: 2024-05-22     文章作者:     访问次数: 12

5月21日下午,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在光华楼东主楼801会议室举行全院教职工学习活动,通报被采纳信息的批示情况和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现场检查情况,传达学校关于教学评价改革和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工作的有关部署,并邀请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院长曹秀玲教授做专场报告。院党委书记王颖主持学习活动,副院长吴剑锋主持报告会。全院教职工参加学习,部分研究生同学旁听报告。


副院长许国萍通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现场检查情况。5月14日,我院迎来了教务处和学校督导团的首轮现场教学检查。此次检查聚焦于去年春季启动的新一轮本科教育改革,并对教师授课、学生学习态度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审查。三位资深督导对所听课程的优点给予了详尽反馈,并就现场听课、教学大纲、试卷和毕业论文等方面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切实的改进建议。教务处对学院提出了加强全英文课程建设、提高现有国情教育影响力等期待。

许国萍传达了近期学校本科教学改革的有关安排,包括培养方案提质升级要求和学业评价体系改革等。

许国萍重点传达了学校关于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工作的部署。学校提出“三个所有”,即:复旦所有学生都有修读AI课程的机会,所有一级学科都要包含AI课程,所有本硕博培养方案中都要明确AI素养或能力的要求”。学院将成立AI-S课程建设工作组,并举办系列培训,提高全院师生的AI素养和能力。

许国萍还通报了本科招生情况和推荐语言文字工作专家库人选的工作要求。

王颖指出,立德树人,课堂是主渠道。追求卓越教学,服务课程建设,每一位教职工都要理解学校对质量的重视和追求,将质量作为自己岗位胜任和事业发展的基石。每一位教职工都要明确自己在学校质量文化中的角色和责任,持续改进,精益求精。

王颖强调,AI 课程体系建设是上海市委最新交给复旦的战略任务,也是学校发展的战略机遇。市委主要领导曾就此作出明确指示。对学院来说,就是要通过AI课程建设和培养方案优化,满足AI 赋能国际中文教育的需求。期待全院教师关注AI 教学的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用AI 来匹配教学资源、创新教学设计、赋能学生学习、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抓住机遇,集思广益,汇聚力量,跟住学校的节奏,实现自我突破。

传达部署后,吴剑锋主持专场报告会。曹秀玲教授进行了题为“语言的主观性与汉语去主观化表达”的报告,深入剖析了汉语去主观化表达的性质、分布、构造方式及其功能表现,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报告首先阐述了汉语去主观化表达的性质与分布,指出汉语去主观化表达通过特定的“载体”和元话语成分来实现。在汉语去主观化表达的构造方式上,曹教授着重分析了动宾式、状中式、述补式以及复合形式等多种结构,并举例说明这些结构是如何在语境中有效实现去主观化表达的。在探讨汉语去主观化表达的功能表现时,曹教授从言说视角/方式/态度的选择、言语进程的调控、命题确定性的双向调节以及弱化言说主体色彩等方面进行阐述,进一步指出去主观化表达在言语交际中具有重要的功能。报告会后,曹秀玲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热烈的学术交流与讨论。





【关闭窗口】
1
底部信息
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