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
法兰克福大学孔子学院成功举办第三届德国大学生话剧节
发布时间: 2019-06-13     文章作者:     访问次数: 1042

    当地时间67-8日,法兰克福歌德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了第三届德国大学生中文话剧节。此次活动不仅吸引了德国众多大学生参加,还有来自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的戏剧表演团参与演出。

与往届话剧节一样,今年的活动也分为专家讲座部分和学生表演部分。7日晚上,来自德国特里尔大学汉学系的著名汉学家卜松山教授(Prof. Karl-Heiz Pohl)以题为《佛家思想视角下的<红楼梦>》的讲座拉开了本次话剧节的序幕。卜松山教授首先向德国观众介绍了《红楼梦》这本巨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德文译本现状、故事梗概与阅读研究角度等概况。之后,卜松山教授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地向观众们讲解了“色”、“空”、“真如”、“不二”等中国佛家思想的核心概念,并从该角度解读《红楼梦》中的人物命运与家族发展,引导德国读者深入理解《红楼梦》,也让孔院“福”剧团参演《红楼梦》的学生们更深刻地理解了这部中国经典作品。

8日上午,来自上海戏剧学院、目前在希腊雅典大学访学的丁盛教授以《新时期中国戏剧的两度西潮与两次文化转向》为题目,从中西戏剧交流与中国戏剧创作自身的文化转向这两个角度,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戏剧发展的脉络,使德国和法国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经典话剧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随后,旅德曲艺表演艺术家、德国中华民乐社社长刘辉先生以《从剧本到舞台:中文话剧表演小谈》为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工作坊。他从如何正确地吐字发音说起,通过列举在英、德、汉语中出现的若干个容易混淆的辅音在发音上的差异,传授如何在舞台上正确发音的各种技巧,他还通过搜寻一组组有着共同的汉语四声组合的成语,让学生现场实践、感受汉语四声操练方法。此外,他还就剧本台词的断句、舞台上表演风格和规范等与学生进行了交流与互动,引起听众热烈的反响。

8日下午,本届大学生话剧节的重头戏上演了!首先上台的是来自纽伦堡-埃尔兰根大学汉学系“阳光话剧社”的学生们。他们将成语《专心致志》、《掩耳盗铃》和《画龙点睛》改编成生动的白话文故事,贯穿时下流行的网络用语,配上演员们丰富的表情、搞笑的动作,用通俗易懂的表演让德国观众见识了中国成语文化的魅力。

 

  

  

接下来法兰克福大学孔子学院“福”剧团的学生们表演了他们的年度大戏--《红楼梦》选段收官之作。话剧表演作为法兰克福孔院的品牌项目已经走过了六年的时光,话剧团的学生们表演过《甄嬛传》、《奋斗》、《红楼梦》开篇选段等经典剧目,此次表演的《红楼梦》终篇“金玉良缘”历时一年,学生们认真研读原著,记忆、背诵晦涩难懂的台词,一遍遍校正自己的发音,观看越剧版和电视版《红楼梦》,揣摩人物心理和表情,终于用自己对故事的诠释将这部巨著的经典情节完整地呈现在舞台上。他们的表演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让现场所有人久久地沉浸在人物的悲欢离合之中。

 

  

  

丁盛教授和刘辉先生对两个话剧团的表演作出了点评。他们充分肯定了学生们的表现,称赞学生们对于细节的把握十分细腻,很多情节的处理甚至超出了他们的预料;并且学生们特别注重同台“搭戏”,彼此之间相辅相成、而不是呆板地完成自己的表演部分,这让他们对于学生话剧团的成长空间更加期待。

随后,来自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的表演团和来自德国京剧协会的演员们为观众们奉上了精彩的评剧联唱和京剧联唱。法国的客人第一次登上德国孔院话剧节的舞台,但他们演唱的《花为媒》、《刘巧儿》和《秦香莲》声情并茂,观众不时报以热情的掌声。尤其《花为媒》中“媒婆”的表演更是惟妙惟肖,专家直呼“仿佛赵丽蓉老师的音容笑貌又出现在眼前”;作为孔院的老朋友,德国京剧协会的演员们保持一如既往的高水准,为观众们表演了京剧经典剧目《拾玉镯》、《追韩信》、《四郎探母》和《空城计》,也让观众过了一把京剧瘾。

 

  

    

  

  

此次大学生话剧节汇演获得了圆满成功。活动结束后,来自德法中各国的表演团队和观众们仍意犹未尽,大家聚在一起热烈讨论,又表演了很多即兴节目。本次话剧节相比以往,规模更大,参演团队更多,影响范围甚至超出了德国。法兰克福孔院会将这一品牌项目发扬光大,继续为德国乃至欧洲的汉语学习者和中国文化爱好者提供互通互学的交流平台。


【关闭窗口】
1
底部信息
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