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英 近日,徐汇区高安路第一小学“剪纸特色班”的6名小学生由老师带队,来到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为汉语系本科三年级日、韩留学生表演剪纸。活动结束后,留学生们纷纷以《中国的剪纸艺术》为题,写出作文。 “小朋友们剪纸的时候,拿剪子的手没有动,只看见被剪的纸在手中转来转去。”这是日本学生吉原未来这样在作文中描写自己对孩子们剪纸的观察。“在接触他们以前,我觉得独生子女嘛,一定都很自私,可这些孩子给我完全是另一面的印象。” “他们的作品很有季节感,让人感觉过年的热烈气氛。”冢谷惠理子这样写道。“虽说他们只是剪来剪去的,可真不简单吧。 据说,蝙蝠象征着幸福,我得到了蝙蝠的剪纸,高兴极了。”这是日本学生出水康辉的感受。 从留学生们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通过剪纸交流感受到的是具有情感亲和力的中国文化,不仅仅了解锯齿纹、弧线纹等基本剪纸技法以及各种剪纸形象所代表的不同含义,而且通过与上海小学生的接触,感受到上海少年蓬勃向上的朝气与活力、友好与亲和。那种温暖的氛围浓浓散发在教室,留学生和上海小朋友互留电话,渴望进行更深一步的沟通与交流。 这个活动还带来另外一个可喜的收获,那就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到复旦大学剪纸,意味着是一次角色的转换。他们在学校里接受老师指导,努力扮好学生的角色,现在一变而为主动的表演者和指导者,第一次当起了“小老师”。日本学生永泉衣梨在作文中这样描写了她学做剪纸的经历:“先要画画,然后按照画的线来剪,虽然小朋友努力地教,可我还是乱七八糟地剪,后来,站在我身边的小朋友也开始担心了,拿走剪刀和纸,帮我剪好了。 活动结束后我们交换了电话,才知道教我剪纸的小男孩是三年级的学生,叫陈荣。”据家长透露,自从剪纸小组知道要来复旦剪纸,小朋友们只要是写完作业,一有时间,就拿起剪刀练习。陈荣小朋友拿剪刀的右手食指和中指竟磨出了老茧,而孩子的父母一向都认为孩子没有什么竞争心和好胜心,没有想到的是孩子竟然如此自觉投入热情地去练习。 所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落实到我们每个人的意识里,以及积极的行动上,也许一次小小的剪纸表演算不上什么,但毕竟是一次可贵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