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

发稿时间:2023-12-19 来源: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作者: 浏览次数:2665


 

姓 名:张宝

  称:青年副研究员

  务:教师

  话:021-65103810

  箱:tongchen.bao@foxmail.com

 

教育背景

2010年9月—2014年6月,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2014年9月—2017年6月,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2017年9月—2020年6月,复旦大学中文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

2020年7月—2022年6月,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博士后研究人员(已出站)

 

工作经历

2020年7月—2022年6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助理研究员(2020年9月认定)

2022年7月至今,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青年副研究员(2022年7月认定)

 

研究方向

现代汉语语法和语法理论、汉语方言学(晋语)、国际中文教育、中华文化传承与传播

 

关注领域

1.面向国际中文教育的认知语言学研究

2.中文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

3.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与跨文化交际

4.国际中文教育史与国际汉学

5.中文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

 

所授课程

1.预科留学生必修课:汉语听说

2.本科汉语言专业基础课:汉语口语I

3.本科汉语言专业必修课:高级汉语阅读(下)

4.本科汉语言专业必修课:中国古代名作选

5.本科留学生通识必修课:留学生高级汉语I

6.本科留学生通识选修课:中国传统戏曲赏析

7.研究生汉语国际教育学位专业课:汉语国际教育专题研究

8.研究生汉语国际教育学位专业课:国际汉学专题研究

 

学术兼职/社会职务

1.中国语言学会会员

2.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会员

3.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员

4.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员

5.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会员

6.上海市语文学会会员

7.大同市作家协会会员

8.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

9.复旦大学校友会联络员

10.青联会国交院分会理事

 

论文发表

1.海合会地区中文教育现状思考与问题对策,《华文教学与研究》,2025年第4期(CSSCI)。

2.泰国第三代华裔的中文环境及使用情况研究,《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第十辑(CNI)。

3.平面类制作义动词的语法特点及其认知基础,《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25年第3期(CSSCI)。

4.“早知道”的表义特点及其语用功能《语言研究集刊》,2025年第2期(CSSCI)。

5.晋语大同方言情态动词“待”的语法特征及其词义演化,《山西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CSSCI)。

6.趋向动词“下去”的语法属性与习得顺序,《海外华文教育》,2024年第3期(核心侨刊)。

7.认知图景的层次与上位制作义动词,《宁夏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AMI)。

8.大同方言嗔责义叹词性话语标记“说得/的”,《语言研究》,2022年第4期(CSSCI)。

9.微观语义角色在句式描写中的应用,《汉语学习》,2021年第6期(CSSCI)。

10.从回环到交错——积极修辞的嬗变,《当代修辞学》,2021年第6期(CSSCI)。

11.工具要素及其句法隐现问题,《语言研究》,2021年第2期(CSSCI)。

12.大同方言的无条件连词“愿”及其由来,《语言研究集刊》,2021年第1期(CSSCI)。

13.大同方言的“起去”,《汉语学报》,2019年第1期(CSSCI)。

14.现代汉语单音节言说义动词研究,《汉语学习》,2019年第1期(CSSCI)。

15.新兴限选构式“要么X,要么Y”研究,《中国语文法研究》,2019年卷(国外期刊)。

 

科研项目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3CYY025)(主持)

2.教育部语合中心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课题一般项目(21YH38C)(主持)

3.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中青年学术创新项目(SH23Y13)(主持)

4.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人才项目(2020368)(主持)

5.复旦大学2023年度本科教学改革项目(FD2023A118)(主持)

6.复旦大学2025年度本科教学改革项目(FD2025A143)(主持)

7.全国党建研究会高校党建研究专委会2024年一般课题(主持)

8.复旦大学党的创新理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24FDLS2011)(主持)

9.复旦大学党建研究会2024年党建研究课题(FDDJYJ20242026)(主持)

10.复旦大学党建研究会2025年党建研究课题(FDDJYJ20252028)(主持)

11.面向外国大、中、小学生的中国国情知识大纲研发及命题(参与)

12.“云游中国学中文”中阿双语系列在线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参与)

1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7ZDA307)(参与)

1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9BYY027)(参与)

1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1BYY076)(参与)

 

文学创作/文学评论

1.语言是小说的味道,《天津文学》,2012年第12期。

2.千言万言真莫言,《天津师范大学报》,2012年11月。

3.不辱没“作家”这两个字,《创作与评论》,2014年第3期(CSSCI)。

4.恨不消恨 端赖爱止,《世界文化》,2014年第11期。

5.苏童小说中的少年形象,《继之论坛》,天津教育出版社,2015年。

6.林庚《沪之雨夜》的诗性愁绪,《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

7.真挚归于朴实 温暖来自亲情,《名作欣赏》,2015年第9期。

8.回心还是忠诚:无谓之争,《名作欣赏》,2015年第21期。

9.南山南·大同,《大同作家》,2016年第2期。

10.津路弯弯水盈盈,《青春的地标》,北岳文艺出版社,2016年。

11.一切想念都因了夜晚,《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14期。

12.砥砺耕耘十二载 乡情文化书中来,《三晋都市报》,2018年12月26日。

13.群氓世界里的两个关键人物,《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AMI)。

14.短篇写作的独家秘笈;《文学自由谈》;2019年第1期(AMI)。

15.印度文化下的爱恨情缘,《外语与翻译》,2019年第2期(AMI)。

16.曹乃谦的两个文学世界及其叙述视角,《攀枝花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AMI)。

17.常想看看山,《七峰山》,2019年第4期。

18.当爱已成往事,《美与时代》,2019年第8期。

19.古都文化风雅颂,《大同日报》,2024年6月18日。

20.讲好中国古代文学故事的进路与思考,《吕梁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

 

荣誉获奖

1.2012至2013学年度国家奖学金(2013.11)

2.2015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5.12)

3.2016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6.12)

4.2019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9.12)

5.2017至2018学年复旦大学“优秀学生”(2018.10)

6.2020年复旦大学“优秀毕业生”(2020.6)

7.“第九届语义功能语法学术研讨会”青年学者优秀论文一等奖(2022.10)

8.复旦大学第20期教师教学发展研修班“优秀”学员(2023.3)

9.“第二届语言理论与语言教学专题国际研讨会”优秀论文奖(2023.6)

10.“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理论实践创新学术研讨会”中青年学者优秀创新成果(2023.9)

11.“第五届上海青年语言学者优秀论文奖”二等奖(2023.11)

12.第三届上海市“传播中国”国际中文教育中华经典教案大赛二等奖(2024.11)

13.2024年复旦大学党建研究课题三等奖(2025.5)

14.复旦大学第25期教师教学发展研修班“优秀”学员(2025.6)

15.“第十届汉语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奖二等奖(2025.7)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