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写方块字,试听上海话

发稿时间:2006-05-10 来源: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作者:朱静远 浏览次数:87

 

                                                                               朱静远    

 

 

    在对去年中国主流报纸的关键词统计中,“孔子学院”进入了教育类十大流行语。外国学生在孔子学院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发展现状。欧洲首家孔子学院、北欧斯德哥尔摩孔子学院的两名女生都告诉记者,孔子学院是让她们更接近中国的一个渠道,她们想利用从孔子学院学到的知识更好地感受中国的魅力。

 

 

 

    学生一 采访对象:Eva-KarinAnderman 就读于北欧斯德哥尔摩孔子学院

 

    “说中文就像在唱歌” 着迷中国人做事风格

 

    20059月开始,Eva每周去设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内的北欧斯德哥尔摩孔子学院上两次课。她现在能用简单的汉语介绍自己,不过,她还是会犯把“我31岁”说成“我31年”这样的小错误。Eva说,这是因为中文实在太难学,而在瑞典又很难找到练习中文的机会。

    8年前,Eva曾经在齐齐哈尔大学当了4个月的英语外教,她说,正是那段时间让她爱上了中文。“我会说瑞典语、英语、德语、法语,这些语言其实差别不是很大。但汉语就完全不一样,无论是语音语调还是字形,汉语都与我熟悉的那些语言不同,我总感觉听别人讲中文就好像是在听唱歌。”

    而与中国人共事的这段时间更让Eva感受到了一种不同的文化,“中国人做事的风格和瑞典人完全不一样,这让我很着迷。”就这样,Eva决心要学中文。

 

    找中餐馆老板拉家常

 

    虽然在齐齐哈尔生活时,Eva一直生活在中文环境里,甚至还学过几句日常用语,但真要认认真真讲中文,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为了找中国人练习中文,Eva成了周围中餐馆的常客,“我常常会点上一盘鱼片然后和餐馆的中国老板用中文拉家常。但是,我会的中文太少,所以说来说去无非就是我在哪儿上班、我怎么会学中文的。说到后来,我都觉得不好意思麻烦别人再去听了。”

    Eva说,她想过段时间来上海,用中文继续深造。“我在孔子学院读书都用业余时间,边工作边读书,太累了。”

    除了学习中文,Eva还在孔子学院选修了一门中国文化与经济的课程,因为这和她的工作密切相关———Eva在瑞典的一个企业协会里从事国际经济形势分析、汇报的工作。

    Eva希望,学好中文能帮她更好地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

 

 

 

    学生二 采访对象:JennyEricsson 就读于北欧斯德哥尔摩孔子学院

 

    “在北京,我用汉语砍价” 热爱中国历史

 

    去年夏天,读了一个学期中文的Jenny跟着当“空嫂”的妈妈到北京观光。买东西、砍价、坐车,Jenny统统用中文。

    回到瑞典快一年了,Jenny还在大叹在中国呆的时间太短,“才45天时间,实在没有过足中文瘾。”

    Jenny的中文就是在北欧斯德哥尔摩孔子学院学的。

    这个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政治系的学生从小就痴迷于古老中国的悠久历史,“汉朝、秦朝、唐朝⋯⋯这些王朝的故事我都喜欢。”当她看到网上有消息说斯德哥尔摩大学里开出了个教中文的孔子学院时,她就再也坐不住了。

    “我一直想学中文,但又不能上全日制的中文班。孔子学院让我可以在业余时间学中文,还能了解中国的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再加上老师还是从复旦大学来的,所以我马上就去报了名。”

 

    被上海话搞晕

 

    大多数外国人学中文时都会被四声难倒,Jenny却说,发音对她而言并不困难,“和我一起学中文的瑞典朋友都不觉得普通话的发音有什么难的,我也觉得有些奇怪,研究了半天,大概是因为我们说的瑞典语和中文一样难发音吧。”

    Jenny的中文说得挺顺,但真要她写下来,那就让她觉得头大了,因为方块字的一笔一划好像搭积木,“哪一笔是横哪一笔是竖都要背出来,太累了。”另外,中国各地的方言也让她发怵。前两天在孔子学院上中国文化课,老师介绍中国方言时放了上海话让他们听。Jenny觉得好像听到了一门完全没有接触过的外语,“本来我的听力就不太好,那些中文电视里播音员的语速都很快,我听起来挺累的。这几天老师让我们找出上海话和普通话的区别,我就更是一头雾水了。”

 

    到北京“秀”汉语

 

    学了一个学期之后,Jenny忍不住小试牛刀,到北京“秀”了一把自己的汉语。

    一坐进北京的出租车,Jenny“先发制人”地用中文对司机说:“我学习汉语。我会说汉语。”把司机吓了一跳。大概是她的中文起了作用,司机很热情地和她聊天,还把她的车费打了个折。

    上街买东西时,Jenny也不忘对售货员说:“这个太贵了!我没有钱。”这一招颇为有效,几乎每次都让Jenny成功地还掉不少价钱。

    Jenny说,她的“砍价秘诀”屡试不爽或许是因为她长了一张典型的外国人的脸,却能开口说中文,这让售货员们惊奇之余也增生了不少亲切感。

    接下来,Jenny计划今年秋天到复旦大学进修,然后转去香港中文大学继续学习中文。

    Jenny说,她想学好中文,用自己对中国的了解,为瑞典公司开展中国业务。

 

                                    作者: 朱静远 国际周刊专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