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宏图自汉堡大学孔子学院2007年挂牌之后,担任了两年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谈到孔子学院目前在海外的运作,王宏图表示,目前最缺的是师资,而且他也希望今后的孔子学院能聘用专业管理经营人才,而不只是单一的大学教师,“因为它毕竟不只是一个汉语教学点”。
早报:之前你所工作的汉堡大学孔子学院规模如何?
王宏图:汉堡大学孔子学院一共只有10多个工作人员,只有我和德方院长是正式聘用。汉堡大学孔子学院成立的时候,其教授汉语的市场已经比较狭小,因为当地已经有一些汉语教学的机构,我们的收费也不低,所以第一年的运营比较困难,但目前每个学期都有150人到我们这里学习了。此外,我们还固定每个月第一周的周五晚上开展一个中德对话,由华人和德国人一起对一些话题进行对话,迄今已经举办了14次,每次都有四五十人参加。
早报:孔子学院和德国歌德学院、塞万提斯学院差异在哪里?
王宏图:歌德学院和塞万提斯学院都由德国和西班牙政府独资建设,而我们孔子学院一般由我国汉办和国外地方大学等机构合作建立,这一合作模式的好处就是大大节约资金,也不会引起当地社区太大的反感和警觉。汉语在海外的影响力和基础还是比较弱,我们只能找那些有汉语教学基础和师资的大学进行合作。
中国的孔子学院在全世界已经修建了282所,分散在世界各个角落,但带来的管理上的难题是没办法实施标准化。比如,不久前我遇到了挪威卑尔根大学孔子学院负责人,他告诉我他们孔子学院的一个特色是教授功夫。
早报:目前孔子学院在全世界运作中,遇到的困难有哪些?
王宏图:最大困难是师资非常缺乏,而不是经费,这导致计划开展的活动非常有限,比如我们汉堡大学孔子学院,常职人员就德方和中方两位院长。在德国,一共有11家孔子学院,但就是这11家孔子学院因为所在城市社区各有不同,协同开展活动就已经非常困难了。此外,目前所有孔子学院的教学和工作人员都是大学教师,在人员构成上有些单一,但在我看来孔子学院还需要管理经营人才和专业人士,因为它毕竟不只是一个汉语教学点。
现在海外对中国文化和汉语确实兴趣越来越大,但实际情况不能盲目,比如德国、奥地利学习汉语的人数总共只有1万到2万人。另外,其实通过孔子学院在海外进行文化交流也是挺困难的,要考虑如何与当地社区结合起来,一定要对当地文化和历史有清醒的认识,交流也在一定的限度之内。
早报:目前近300所孔子学院是否有统一教材?学员是否参加统一考试?
王宏图:目前全球孔子学院都还没有统一的汉语教学教材,我们试图有这样的打算,但分散在各个国家的孔子学院都比较地域化,汉语基础就很大,所以目前不采用统一教材。对于是否参加HSK考试,也并不对学员强求。
(据上海《东方早报》12月17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