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是一群年轻人怀着希望和勇气远行的季节。在2022届毕业生踏上新征程之际,为寄予学院嘱托,传递复旦精神,实现交流共勉,6月15日下午,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于线上开展“交相勉 前程远 向前进”主题毕业生离校党课活动,学院党委书记王颖主讲,党委副书记郑阳主持。院学工办主任李洁和学院31名研究生党员参与活动。
王颖书记从五个主题出发,带大家回顾了复旦大学与国家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的百年历程,结合复旦先贤们的人生经历,勉励大家毕业后心怀天下,脚踏实地,奋勇向前。
“教育强国,复兴中华”,母校的光辉历程是毕业生走出校园的底气。王颖书记指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指引着我们走过坎坷曲折,完成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复旦的校史是“教育救国、教育报国、教育强国”的生动写照。从创校之日起,一代又一代的复旦人怀着复兴中华的美好理想接续奋斗,“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得以传承弘扬,历久弥新。 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党员,应该牢记复旦办学兴教的初心本色,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服务国家,胸怀天下”,担负时代使命是毕业生矢志不渝的追求。王颖书记借总书记对青年人给予的厚望,用复旦师生和医护人员的抗疫事迹启发大家:国家的昌盛世界的和平,离不开青年一代对国家乃至全人类发展的责任与担当;只有将个人的发展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结合,才能在广阔的世界中找准定位,成就一番事业,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孜孜不倦,超越自我”,不断提升完善是毕业生扬帆远航的动力。王颖书记谈到,当今时代对青年的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她运用前辈校友的例子激励我们要发挥青年善于学习的优势,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向书本学,从实践中学,练就真才实干,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和涵养。除此之外,她特别强调,作为青年人,我们要经常性地反思,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勇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寻求自我突破,挖掘自身潜力。
“开拓进取,敢为人先”,自强创新是毕业生抓住时代机遇的关键。王颖书记提到,年轻人有机会试错,她用左景鉴等上海医学院及附属医院前辈奔赴西南地区建设重庆医学院的事迹鼓励同学们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把理想变为现实,勇做先锋而不做看客,要有敢想敢为的魄力,在奋斗中把握机遇,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己力的过程中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内心强大,行稳致远”,宁静扎实是毕业生稳中求进的基石。最后,王颖书记借用复旦师生北碚抗战潜心向学的精神以及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的事例启示我们,无论遇到怎样的压力和困境,都要坚定理想,不气馁, 不沉沦,始终昂扬向上。要继承和发扬先贤们在民族危亡之际百折不挠、英勇抗争的精神,沿着他们的足迹,继续创造我们光明的未来!
党课结束后,学生党员们深受触动,纷纷同王书记进行积极互动。研究生一支部王伟威、研究生二支部周芸芸等同学,与书记一起探讨如何结合专业创造个人价值,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己力,以及如何快速融入社会,做好身份转换等问题。王颖书记指出,国际中文教育这一特色专业服务于国家对外合作战略,具有丰富的学科内涵,在构建中国形象和传播中华文化这些方面是大有可为的,在与教育学、信息技术等的交叉融合中将形成新的增长点,焕发新的生机。希望同学们在实践中夯实专业素养,把握好发展机遇。社会身份的转换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只要同学们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生活,多尝试,多历练,随着阅历的丰富和沉淀,必定会带来人生境界的升华。
毕业生党员们也在会上表达了对学院培养和王书记殷殷嘱托的感谢,分享了听完党课的感受。 刚刚转为正式党员的疏玥同学结合自己在学院实现入党全过程培养的所思所想谈了个人感想,认为书本上的知识是不断变化的,但学到的思维方式、待人处事的境界和格局是复旦留给同学们的烙印,将伴随大家终生。李玮琛同学分享了自己作为教育专业的文科学生,从进校后一度的迷茫,再到学院老师们的帮助下,不断寻找发展目标,最终进入医疗行业的心路历程,认为本节党课更加坚定了自己突破自我、救死扶伤的梦想。
最后,郑阳老师对活动内容进行了总结和梳理,祝福大家在人生和事业的发展中能不断学习、不断思考,取得更大的成就。
这一堂毕业生离校党课引导同学们回顾了复旦建校的光荣历程,通过先贤事迹,向大家生动诠释了“心系天下”、“勇于突破”、“敢于创新”、“宁静致远”的人生内涵,为学院毕业生党员们增添了一份踏入社会的底气和力量。相信无论大家未来身在何方,执业如何,都能保持爱国敬业的精神和勇为人先的魄力,用自己的奋斗故事为复旦精神加上新的注释。